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实用3篇)
基于音乐游戏《袋鼠妈妈》的幼儿亲密关系培养方案
活动目标:
1. 动作协调,感受节奏: 幼儿能够两两结伴进行歌舞表演,在模仿袋鼠跳跃的动作时,能够与同伴保持协调一致,展现出较好的节奏感。
2. 激发创编,表达情感: 鼓励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发挥想象力,尝试创编不同的动作来表达“相亲相爱”的情感,丰富游戏内容,提升表演力。
3. 促进交往,建立友谊: 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与不同的同伴结伴游戏,在互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增进彼此间的亲密感,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活动准备:
1. 音乐资源: 选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已学习过的歌曲《袋鼠妈妈》,教师在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并录制成音频资料,确保音质清晰,节奏准确。
音乐开始前:
教师1:(模仿袋鼠宝宝的语气)我是袋鼠宝宝,跳跳跳!
教师2:(模仿袋鼠妈妈的语气)我是袋鼠妈妈,抱着宝宝走!
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唱、跳跳,相亲相爱!
音乐结束后,可以加入一些鼓励和引导的话语,例如:“袋鼠宝宝和袋鼠妈妈真亲密!”,“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达相亲相爱呢?”等等。
玩法说明:
2. 动作模仿: “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一前一后面向同一方向站立,“妈妈”双手扶住“宝宝”的肩膀,模拟袋鼠跳跃的动作。
3. 歌舞表演: 音乐响起,幼儿跟随歌曲录音,边唱边跳,保持动作的协调*和节奏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4. 情感表达: 在歌曲最后一句歌词处,幼儿根据对“相亲相爱”的理解,自由创编动作,例如互相拥抱、互相依偎、贴脸微笑等,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
5. 角*互换: 一遍演唱结束后,幼儿交换角*,再次进行歌舞表演,体验不同的角*身份,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配合。
指导要点:
1. 鼓励交往: 针对个别幼儿可能出现的只选择固定同伴进行游戏的情况,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他们主动邀请其他幼儿一起游戏,尝试与不同的同伴合作,体验多元的互动方式,扩大交往范围。
2. 化解矛盾: 当幼儿在选择角*时发生矛盾时,教师要及时介入,引导幼儿进行协商,并告知他们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可以互相交换角*,帮助他们理解合作的意义,学会轮流和分享。
3. 提升合乐: 对于合乐*较差的幼儿,教师可以建议他们先扮演“袋鼠妈妈”的角*,邀请合乐*较好的幼儿扮演“袋鼠宝宝”。“袋鼠妈妈”在游戏中可以通过双手搭在“袋鼠宝宝”肩上的方式,在对方的带动下,逐步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提升自身的合乐能力。
4. 肯定鼓励: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肯定那些能够创编出不同“相亲相爱”动作的幼儿,鼓励他们大胆展示,并引导其他幼儿进行学习和模仿,营造积极活跃的活动氛围。
活动延伸:
1. 创编歌词: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游戏体验,尝试创编新的歌词,丰富歌曲内容,例如可以加入对袋鼠妈妈的感谢,对小伙伴的喜爱等等。
2. 绘画创作: 引导幼儿将自己在音乐游戏中的快乐体验和对“相亲相爱”的理解,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提升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
3. 家园互动: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玩“袋鼠妈妈”的游戏,分享游戏的快乐,并将学到的“相亲相爱”的动作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增进亲子感情。
通过本次音乐游戏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节奏感,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帮助他们建立更加亲密友好的同伴关系,在充满爱和温暖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2
袋鼠妈妈和乖乖:一场充满爱与刺激的音乐游戏之旅
一、 亮点分析:
1. 主题鲜明,充满童趣: “袋鼠妈妈和乖乖”的主题贴近幼儿生活,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共鸣。
2. 环节紧凑,层层递进: 教案从听音乐、学唱歌、学习蹦跳步到游戏互动,环节安排合理,层层递进,既有知识技能的学习,又有情感体验和游戏乐趣,能有效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动静结合,形式多样: 教案巧妙地将音乐、律动、游戏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既有安静倾听,又有欢快律动,还有紧张刺激的游戏,动静结合,形式多样,能够满足幼儿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4. 融入情感教育,培养良好品质: 教案通过歌曲和游戏,引导幼儿感受和表达“相亲相爱”的情感,并在游戏中体验合作与勇敢,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勇气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案的趣味*和有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1. 丰富导入环节,激发幼儿兴趣:
可以利用更生动形象的导入方式,例如:
播放一段袋鼠跳跃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袋鼠的外形特征和运动方式,引发他们对袋鼠的兴趣。
教师扮演袋鼠妈妈,用活泼的语气和动作与幼儿互动,例如:“大家好!我是袋鼠妈妈,今天我带着我的乖乖来和大家一起玩游戏啦!”
设计一些与袋鼠相关的谜语或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思考,例如:
“我有一个神奇的口袋,我的宝宝就住在里面,猜猜我是谁?”
“你们知道袋鼠宝宝喜欢吃什么吗?”
2. 强化音乐感知,提升音乐素养:
在学习歌曲《袋鼠》时,可以增加以下环节:
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例如:
“这首歌曲听起来是什么感觉呢?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
“歌曲中有哪些不同的声音?你能跟着音乐拍拍手、跺跺脚吗?”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来表现歌曲,例如:
“我们一起来学袋鼠妈妈的声音唱一唱吧!”
“谁能用好听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在进行蹦跳步练习时,可以加入以下元素:
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设计不同的蹦跳动作,例如:
音乐节奏快的时候,可以进行快速的小碎步跳跃;
音乐节奏慢的时候,可以进行缓慢的大幅度跳跃。
鼓励幼儿自由创编蹦跳动作,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3. 创设游戏情境,增强游戏体验:
可以对游戏场景进行更丰富的布置,例如:
利用积木、椅子、彩带等材料,搭建森林、草地等场景,增强游戏的代入感。
准备一些道具,例如:树叶、花朵、小动物玩偶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互动,丰富游戏内容。
可以增加游戏角*,例如:
除了袋鼠妈妈、袋鼠宝宝和大灰狼之外,还可以加入猎人、小鸟、小兔子等角*,让游戏更加生动有趣。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扮演不同的角*,并进行角*对话和互动,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 关注个体差异,进行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在学习蹦跳步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动作,对于动作不协调的幼儿,要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可以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培养他们的互助合作精神。
三、 教学反思: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反思,思考以下问题:
活动目标是否达成?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如何?
各个环节的衔接是否流畅?活动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教师的引导是否有效?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
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提升?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相信这堂音乐游戏课会更加精彩,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小班音乐活动袋鼠妈妈教案3
对幼儿园音乐韵律活动《袋鼠》的深度解析
幼儿园小班阶段,孩子们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尤为浓厚,他们渴望如同小袋鼠般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中,感受无微不至的关爱。音乐韵律活动《袋鼠》以其生动活泼的旋律、诙谐有趣的歌词,以及充满动感的节奏,恰到好处地契合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体验快乐的舞台。
一、活动设计理念:以爱为核心,以体验为导向
本次活动的设计理念紧密围绕着“爱”这一核心主题展开。通过模拟袋鼠妈妈与宝宝之间亲密互动的场景,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亲子之爱,并将其自然而然地迁移到与同伴的相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教师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充当着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角*,通过创设情境、启发思考、鼓励表达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活动经验。
二、活动目标设定:多维度、层层递进
本次活动的目标设定涵盖了认知、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并体现出层层递进的特点。
技能目标: 从最初的模仿袋鼠蹦跳步,到两人合作完成动作,再到根据音乐创编亲昵动作,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和表现力。
情感目标: 通过扮演袋鼠妈妈和宝宝,体验亲子之间温馨有爱的互动,感受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合作意识。
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模仿、表演等环节,加深幼儿对袋鼠特征的认识,并能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内容,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活动过程设计:动静结合,趣味盎然
本次活动的流程设计注重动静交替、层层递进,并巧妙地将音乐、律动、游戏等多种元素融入其中,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1. 复习歌曲,唤醒经验:
以熟悉的歌曲《袋鼠》导入活动,既能快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又能唤醒他们对袋鼠形象和歌曲内容的已有认知,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做好铺垫。
2. 学蹦跳步,体验模仿的乐趣:
分解动作,逐步模仿: 教师首先示范袋鼠蹦跳步,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动作要领,然后鼓励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拍手、练习蹦跳步,逐步掌握动作技能。
合作互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在幼儿初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引导两名幼儿合作模仿袋鼠妈妈和宝宝,手拉手面对面进行蹦跳,并鼓励他们互相观察、相互配合,体验合作完成动作的乐趣。
3. 创编动作,激发创造的火花:
启发思考,鼓励大胆表达: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用动作表现袋鼠妈妈和宝宝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自由表达,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示范引领,提升表现力: 教师对幼儿创编的动作进行适时点评和示范,并引导幼儿观察、学习同伴的优秀表现,进一步提升动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集体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创设情境,激发游戏兴趣: 教师创设“狼来了”的游戏情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游戏的机会,并通过游戏规则的设定,引导幼儿体验躲避危险、寻求保护的紧张刺激感。
完整游戏,巩固学习内容: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既能巩固对歌曲内容和动作技能的学习,又能体验到集体游戏的快乐和成就感。
四、活动材料选择:简单实用,突出重点
本次活动选择的材料简洁实用,重点突出。头饰(狼)的使用,为幼儿创设了更加真实的游戏情境,激发了他们的游戏兴趣和表演欲望。
在活动评价环节,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要关注幼儿的动作技能和音乐表现力,更要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态度表现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总之,音乐韵律活动《袋鼠》以其精心设计的内容、活泼有趣的形式、温馨感人的情感体验,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快乐成长的舞台,同时也为幼儿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上一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
下一篇:社区家长学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