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汇总3篇)

| 点点文学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产生,并认识到生活中各处都存在小数的实际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汇总3篇)

理解小数的概念及其意义,能准确称呼小数的各部分,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在合作与交流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教法:

本课程采用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从中获取知识,达到培养思维能力和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小数概念较为抽象,教学过程中将依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为了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相契合,可以设定“5.1假期”的情景。例如:

引导学生回顾假期中的购物经历,提问他们购买了什么物品以及花费了多少钱;

老师带来一本书,询问学生猜测其价格。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有些情况下无法用整数来表示花费或价格,而需要使用小数。这种设计旨在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二、明确学习目标,探索新知识

学生提出关于小数的问题,如:

小数是如何产生的?

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小数的读写方法是怎样的?

小数是分数的一种表现形式,用于表示一个整数与其分数形式之间的关系;

小数包括十分位、百分位和千分位等不同部分,例如0.1、0.01、0.001等。

三、巩固新知识

练习和应用:“考考你”练习第1题;

使用米作为单位测量同桌的身高;

在菜市场购物时制作小数统计表。

这些活动将小数的概念与实际生活场景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记录并交流生活中的小数应用情况;

完成《作业本》中的相关练习。

通过实践*的作业,鼓励学生将小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用*和趣味*。

这样的教学设计和方法组合,旨在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问题探索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概念与应用,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数学教案-数的意义2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基础知识。

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小学阶段所学的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

引出本课题:数的意义。

(二)新课讲授

1. 整数

定义:自然数和 0 组成整数。

特征:

最小的自然数是 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 分数

定义:表示单位 1 的一部分或几部分。

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

化简:

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带分数和整数可以化成假分数。

3. 小数

定义:按照十进制计数法记写的数,包括整数和小数部分。

数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

特征:

整数和小数都按照十进制计数法表示。

十进制中的各个计数单位是按顺序排列的。

4. 百分数

定义:用 % 表示的数,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比。

(三)巩固练习

判断题:

自然数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

0 不是自然数。

有限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

填空题:

把 2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 5 段,每一段占绳子长度的 __,每段长度为 __ 米。

最小的四位数是 __,最大的三位数是 __,它们相差 __。

化简题:

0.75 化成分数、百分数。

120% 化成分数、小数。

(四)作业

练习题:

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和百分数:0.25、0.6、0.75。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和百分数:1/2、3/4、7/8。

拓展题:

讨论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关系。

研究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转换。

 

《分数的意义》教案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由来。

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和术语。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分数的学习,增强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单位“1”的概念。

教具准备:多张水果图片、实物苹果(4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分数的由来)

展示4个苹果,问:“如果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个?”(*:每人2个)

展示2个苹果,问:“如果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个?”(*:每人1个)

展示1个苹果,问:“如果这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个?”(*:每人半个或者用分数表示为1/2) 问:“这里的1/2代表什么?”在生活中,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因此需要使用分数。分数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什么是分数?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引入话题)

二、教学新内容

探讨分数的意义 “老师刚才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到1/2个。”(板书:贴上苹果图片,分成两份,每份1/2) 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个分数,并解释它代表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板书:大饼3份、1份/2份、1/3、2/3。 “我们刚才分的都是一个物体,现在我有一条线段,如果把它平均分成五份,其中的一份代表几分之几?四份呢?” 指名回答,板书:—————5份、1份/4份、1/5、4/5。 小结:将一个物体或计量单位分成2份、3份、5份等,每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板书:几份一份或几份。

更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展示四个苹果的图片,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并演示将四个苹果放入一个袋子里。问:“这代表什么?”(一个袋子里的苹果)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将这个整体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多少苹果?一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三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将四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还可以将它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多少苹果?它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板书:4份、1份/2份、1/4、2/4。 2份、1份、1/2。 这里的2/4是几个苹果?1/2是几个苹果? 2/4和1/2的苹果数相同,意义相同吗?(不同) 小结: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份,每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理解分数各部分的意义和书写方法 我们将一条线段分成5份,其中1份是1/5,4份是4/5。那么3份是几分之几?板书:3/5。 说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并解释各名称的含义。 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 写分数时,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用手指指点。 拿出笔写分数,每人写8个。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老师突然叫停。问:“你写了多少个?”你能用一个分数表示你的任务完成情况吗?请学生用分数表示他们的任务完成情况,其他人猜测他们写了多少。

教学反思: 本课程在学生对“分数的初步理解”基础上展开。我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出发进行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将数学问题与生活联系紧密。 本节课我选择的教学内容,尽量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如使用学生喜爱的苹果和桃子等水果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从传统的“书本学数学”转变为“生活学数学”。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节课我对一些重要和难点问题,通过多种*作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多参与,老师则起到引导作用。例如在教学中将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四个苹果,将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这个“一袋苹果”可以看作是“单位1”,这一*作引导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这一知识点。这种形象生动的引导*作使学生非常清楚,立即举出多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