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皮的小雨滴幼儿园教案(优质3篇)

| 点点文学

大班散文《顽皮的小雨滴》

设计意图:

顽皮的小雨滴幼儿园教案

因为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会有各种形状?”《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再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顽皮的小雨滴”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中的优美语句,体验诗歌的优美意境。

2、利用幻灯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丰富的语言表述诗歌的意境。

3、能够大胆想象、续编诗歌,理解雨水与环境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感受到下雨时的情景准备:录有雨点声音的音乐,录音机。

2、为了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准备的材料是: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嘿!你们听——什么声音?(播放音乐)呀!下雨了,小雨滴唱起了欢乐的歌,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带领幼儿随音乐舞蹈)雨下得这么大,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

二、引导幼儿围绕主题,根据经验谈话:

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雨水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田野里的稻子喝足了雨水,长得更饱满了,花草树木有了雨水的滋润,开得更艳,长得更绿了。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出示第一幅画)看看谁来了?(雨滴娃娃)淅沥沥,淅沥沥,雨滴娃娃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一个一个落了下来,它们会落到哪里呢?请幼儿互相结伴进行讨论、各抒已见。要求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幼儿自由讨论,师耐心倾听)谁到前面讲讲?

小雨滴说:“小朋友,我要去旅行了,再见。”

师:小雨滴要去哪儿呢?都干了什么有趣的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逐幅播放散文画面,幼儿进行图画欣赏

1、出示第二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看,小雨滴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一个一个去了哪儿?老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一段。

2、出示第三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落到了哪里?你看它在干什么?”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二段。并强调动词“滚”,问“小雨滴是怎么骨碌骨碌滚下来的,你会用动作来表示吗?”请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

3、出示第四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又来到了哪里?它把池塘当成了什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三段。并强调动词“跳”,当幼儿理解动词“跳”后,请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模仿“小雨滴是怎样跳进池塘的?”

4、出示第五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又来到了哪里?你能找到它吗?”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四段。问:“它为什么这么高兴?”请幼儿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大胆想像、交流。

5、出示第六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哎呀!小雨滴又和小朋友玩起捉迷藏的游戏,这次它躲到哪里去了?你能找到它吗?”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五段。

6、出示第七幅画面,并说:“小雨滴还会落到哪些地方呢?”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六段。

四、完整欣赏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提问:1、小雨滴去了哪儿,干了什么有趣的事?

2、你最喜欢散文中的哪一句话?小雨滴还去了哪些地方?它把妹妹的伞当成了什么?把池塘当成了什么?躲在路边的土坑里,车开过会发生什么事?小雨滴落进海滩后,到哪里去了?

3、请小朋友商量给这篇散文取个名字吧!

五、续编作品

1、小雨滴还会到哪去呢?又做了哪些调皮的事?如果你是小雨滴,你会落到哪去?引导幼儿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创作。(小雨滴落在花朵上,花朵更漂亮了。小雨滴落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小朋友流眼泪了。)

2、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纸和油画棒,现在请你用灵巧能干的小手把你想的小雨滴去的地方和做的有趣的事情画出来。

3、师幼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

小结:今天,小朋友画了、说了这么多小雨滴的故事,小雨滴可高兴了,现在我们一起把你们的作品布置到教室主题墙去,小朋友们一起说说你们小雨滴的故事。

反思:在活动中,第一个环节我采用教学情景化的方法,用事先录制好的下雨时的音乐把幼儿带入预设的环境中。

第二个环节我本来是由幼儿自由交谈,贯彻《纲要》对语言活动的要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但因为这个环节过得比较匆忙,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交谈。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是以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小雨滴的顽皮形象用语言表现出来。如:根据课件中的小雨滴离开妈妈怀抱时跳到树上、落在屋顶上,挤进草丛里。把妹妹的伞当作滑滑梯,骨碌碌滚下来。把清清的池塘当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链猗。躲在路边的土坑里,在柔柔的沙滩上捉迷藏。

活动的第四个环节中完整的欣赏散文,再通过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切换,使幼儿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为了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下来我先把我自己想象成小雨滴,说了说如果我是小雨滴我想落到的地方和要做的事情,再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是小雨滴,如:你是小雨滴的话,你想落到哪去?并请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可以说给老师听,也可以说个同伴听。使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之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中的小雨滴所到的地方和所做的事情画出来,让先画好的幼儿说自己画的内容,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

整个活动我觉得还是进行的很顺利,孩子们的积极*比较高,配合的比较好,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非常强。所有的环节都是围绕“小雨滴”来进行。预设的目标基本都达到。但觉得自己引导*的语言还还不够具体和精练。

顽皮的小狗2

浙江省桐乡市乌镇植材小学五(2) 周洋

我家有一只顽皮的小狗。它全身长着黄*的毛,只有尾巴上的毛是黑*的。眼睛小得只有我的拇指甲那么大,鼻子像块巧克力,湿淋淋的,在炎热的夏天也不干。嘴巴里面长着一口尖锐的牙齿,令人害怕。四只小脚有一只是白*的,非常奇怪。脚趾是黑*的。

这只小狗有两个缺点:第一个是挑食,专挑好吃的。要是没得大肉吃,就差一点就不吃。当然,饿极了,就是另外一回事,它甚至连饭盒底都会咬破。有一次,家里买了鸡来吃。吃剩的骨头当然都给它了。可是,吃了几天鸡骨头,第二天给它吃青菜,它就连饭也不要了。不管我怎么哄它,都没用。爸爸说:“不要理它,饿它几天,看它还要不要吃。”我想了想,也就不再去招呼它了。没过一天,我去看狗食盆,发现里面的青菜和米饭都不见了。从那以后,它就又什么都吃了。

它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咬东西。它把我外公的拖鞋咬坏了,还把全家的袜子都咬烂了。当然,为了这些事情,它挨了父母的一顿责骂和打。有一次,妈妈看到时间已经不早了,赶着要去上班,匆忙地穿上袜子。我和爸爸在一旁看到妈妈的破袜子,哈哈大笑起来。妈妈摸不着头脑地看着我们笑得合不拢嘴。当她脱下袜子一看,原来袜子已经被狗咬了一个大洞。妈妈只好换一双新的再穿。可是,她一时找不到新袜子,只得不穿袜子就去上班了。

我家的狗真是又可爱又淘气。

指导教师:冯永康

幼儿园小班教案3

教学目标:

引导幼儿聆听童话故事,体验其美好意境。

以季节变化为线索,让幼儿领悟关心他人即会得到关心的主题。

教学准备:

四季变化的大挂图。

小鸟图片和树叶手偶。

教学过程:

展示春天画面,通过挂图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问幼儿春天苹果树生长了什么,谁来访问了它,以及它们之间的对话和反应。

根据季节变化依次展示夏天和秋天的挂图,并提出相关问题。

当谈到冬天苹果树叶子凋零时,利用挂图中苹果树表情的变化,帮助幼儿深刻理解它的孤寂感。通过模仿苹果树的对话,“小鸟们,你们是我的好朋友!”让幼儿分享苹果树的情感,体会浓厚的友谊。

完整播放故事录音,让幼儿深入欣赏整个故事。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加深他们对童话故事的理解,体味其简洁而优美的语言。

评析: 童话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文学形式之一,通过故事教学,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并促进语言发展。《苹果树》是一篇内容简单却意义深远的童话,适合小班幼儿。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季节变化的挂图,通过多感官参与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并体会帮助他人的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关注故事中的动词和对话部分,通过多次重复和引导,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和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要素。

语言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突出特点,活动形式对幼儿的语言学习至关重要。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教师的角*至关重要,他们不仅仅是故事的讲述者,还是引导孩子参与的关键。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挂图、录音和表演的多种方式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和表达。

教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尤为巧妙:

利用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和对话,激发对故事的兴趣。

通过图片再现让幼儿直观地感知故事中的角*和情节。

逐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逐步理解和表达故事内容。

利用动作表演让幼儿多通道参与,帮助他们理解动词和对话。

情感主题贯穿始终,从故事开始就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理解。

整个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良好,幼儿对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活动中幼儿的体验相对较少,例如在冬天苹果树叶子凋零时,可以鼓励幼儿采取更多实际行动,如通过动作表达安慰和支持苹果树,以进一步深化情感教育的效果。此外,口语交际的培养也是关键,教师可以更多地引导幼儿进行互动对话,而不仅仅是简单地重复听故事内容。

如果由我来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我可能会考虑分组进行表演,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理解能力。此外,活动结束后可以延伸到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例如讨论幼儿是否愿意与苹果树成为朋友,以及如何对待树的问题,从而增强活动的实际意义和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