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程教案(优秀3篇)

| 点点文学

习作内容:

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习作就来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先想一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写完以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

写作课程教案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习作起始阶段要降低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然而三年级上期,孩子们基本上没有写作方法。为此,明确习作目标,范文引路,拓展思路,引领自由表达,在习作指导中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本单元的习作,我就采用了这一理念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学习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3、引领学生修改与评价习作,感受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明确习作方法,选择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激起表达热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能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较清楚地写一件事。

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自己熟悉、喜欢的人物特点的材料,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语文实践活动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点拨话题。

小朋友们,前天,我们在《品德与生活》课中举行了“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他们个*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明确目标,领悟写法。

1.出示习作提示。

(1)自由读题,了解要求。

(2)小组交流,明确要求。

2.小组讨论、交流。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点拨方法。

(1)确定要写的人。

(2)选择一件能反映所写人物特点的事。

(3)大胆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自由表达。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的优秀日记《我熟悉的一个人》。

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①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③文中有用上哪些好词佳句?

2.交流归纳。

四、指导拟题,自由习作。

1、学习拟题。

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整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却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他使全校轰动》《我心中的偶像》《任*的表妹》)。

2、动笔起草,教师巡回指导。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你想写出好习作吗?请课后继续拟写草稿,写好读给他人听听,请求帮助,好吗?

早教课程教案2

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探索和实验不同椅子部位发出的声音,创作并演奏椅子打击乐,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积极探索椅子不同部位的声响特*,创编椅子图谱并进行演奏。

通过实验和比较,选定最适合乐曲节奏的椅子打击乐方案。

体验用椅子进行音乐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为了顺利实施上述目标,我们准备了以下物质和经验:

物质准备:录音机、音乐曲目、节奏图谱、指挥棒、椅子图片、笔等。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过《巡逻兵进行曲》的打击乐节奏,并掌握了X X|X X|X X|X O|、X X X|X X X|、X O|X O|三种不同的节奏模式。

活动过程:

整体节奏练习:

展示节奏图谱,让幼儿随着乐曲做拍手动作,感知不同的节奏模式。

鼓励幼儿分别为这三种节奏创编身体动作,并进行模仿演奏。

探索椅子的声音:

展示椅子作为乐器的可能*,让幼儿探索不同部位的声响特点。

幼儿交流打击方法,教师使用椅子图片记录他们的实验结果,并帮助创编椅子打击图谱。

个别幼儿示范他们发现的打击方法,其他幼儿观察并模仿。

将不同的打击方式与节奏图谱匹配,形成完整的椅子打击乐段落。

幼儿根据椅子图谱进行演奏。

比较与分组演奏:

通过探索、实验、讨论和比较,幼儿选择出最适合乐曲节奏的打击部位。

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椅子打击乐的分组演奏,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启发生活中的其他声音:

鼓励幼儿在活动结束时,观察和探索生活中其他不同的声音来源,例如门铃声、水流声等,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声音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以上活动,幼儿不仅能够享受音乐探索的乐趣,还能提升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活动不仅在音乐教育中具有创新*和趣味*,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音乐表现能力。

习作写一活动过程教案3

一、题目:

描写参加学校或班级比赛的精彩片段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观看录像,培养观察比赛中人物动作、神态和观众反应的能力。

2. 理解“场面”的概念及其描写方法。

3. 根据录像片断,通过丰富的联想,深入描绘主要人物的活动,详略得当。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人物的活动,准确捕捉动作、表情等细节,运用恰当的语言描绘人物。

2. 在习作评析中,帮助学生把握环境描写、全体人物活动概述和主要人物活动详写的平衡关系。

四、教学材料:

1. 投影幻灯片(作文要求)

- 根据场景的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补全作文。

- 根据习作重点,确定题目。

- 观察参赛者的动作、神态和观众反应,详略得当。

2. 录像资料:

- 拔河比赛场面,包括裁判、参赛者、观众。

- 参赛者特写镜头,记录表情和动作。

- 参赛者助威和欢呼的音效片段。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观察场面

1. 回顾拔河比赛的精彩时刻,引出录像观看环节。

2. 播放录像片断,引导学生观察比赛场景中的主要人物和活动。

3. 讨论场景中的人物活动和环境因素。

4. 总结“场面”的含义:人物活动为中心,发生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生活画面。

(二)复盘画面,指导写作

1. 确定主要人物: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选定要重点描写的参赛者。

2. 细化人物活动:从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捕捉人物特点。

3. 播放特写镜头,引导学生观察参赛者的表情和动作,并用准确的语言描述。

4. 拓展描写范围:强调环境描写、全体人物活动概述和主要人物活动详写的必要*。

5. 提出三局比赛的详略安排建议:第一局略写,第二局详写,第三局次略写,揭示中心。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四)范文朗读,师生析评

1. 引导学生根据写作要求,评析习作。

2. 安排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边听边指正语病。

3. 组织学生讨论评议。

(五)情境复现,加深体会

1. 播放观众助威和欢呼的音效,让学生闭眼想象比赛现场的氛围,加深对场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