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美术《好玩的树枝》教案设计(优秀3篇)

| 点点文学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树枝想象造型,并大胆讲述。

幼儿园大班美术《好玩的树枝》教案设计

2.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树枝、松果、树叶、纽扣、彩纸、橡皮泥、底板等。

【活动观察】

进区活动开始后,老师先介绍了今天美工区的活动主题《好玩的树枝》,让幼儿尝试用树枝想象造型。老师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树枝、松果、树叶、纽扣、彩纸、橡皮泥等,还准备了每人一个底板。在活动开始前,老师还让幼儿欣赏了许多树枝组合画的图片,有房子、太阳、动物、人物、滑滑梯等等。张若菱来到美工区,她选择了树枝拼搭。她很专注地拿了几根长短大致相等的树枝拼在一起,很快搭出了一座房子的轮廓。接着,她在房子上面放了一排剪碎的彩纸,她说这是白云。然后她选了三个红*的瓶盖放在房子里当“窗户”,并用橡皮泥做了两个圆点上去。我问她:“这两点是什么呢?”她说:“这是开窗户的。”我说:“窗户是什么样子的呢?”她想了想,然后把两个圆点拿了下来,接着又用橡皮泥做了个十字架放在瓶盖上,让“窗户”更形象,她还在两个窗户中间放了一个贝壳,她说这是装饰房子的。接着她又用橡皮泥做了一扇门的形状,并在门上放了一个纽扣,她说这是开门的把手。很快,房子的基本构造做好了。她看了看自己的作品,感觉不够丰富,然后她又拿了几个松果当装饰,她选了一个黄*的松果放在左上角当“太阳”,接着放了几个松果在房子旁边。她还拿了一根扭扭帮,只见她把扭扭棒的上端卷在一起,然后把它放在房子旁边,并在周围放了几个纽扣在四周,她说这是房子周围的花,很美。最后,她在右下角放了一个螺。我好奇地问她:“这螺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她神秘地靠在我耳边说:“这尖尖的是花仙子住的,不能告诉别人。”我笑着看着她点点头:“谢谢你,我替花仙子感谢你!”她听了特别开心。

【活动分析】

1.材料准备丰富,幼儿理解用树枝拼搭自己喜欢的造型,并进行装饰。

2.孩子们根据树枝的形状进行拼搭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缺乏想象,更多的是用来拼搭房子或者树,模仿者较多。教师可多提供些图片供幼儿参考,让幼儿通过想象进行拼搭,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

3.可以把孩子的作品拍下来或者让幼儿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也可以让幼儿自己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让幼儿互相点评。

【活动调整与改进】

1.教师在活动前要多介绍树枝的组合,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展示一些立体的难度大点的作品让幼儿欣赏、制作,可以多些立体造型的作品。

2.提供的图片可以再丰富些,教师可以做一些作品摆放在区域里让幼儿感知、欣赏。

3.提供的底板太小,树枝太大,可利用空间较小。

4.可以给树枝涂上各种颜*,也可以提供些大小或者长短不一的树枝供幼儿选择。

苹果树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2

活动目标

1、学习涂*苹果,并学会用双面胶将苹果粘贴在大树上。

2、培养幼儿喜欢美工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涂*纸-苹果

2、背景板-大树,双面胶。

3、幼儿用油画棒。

活动过程

1、观察背景板-苹果树(树干,树枝)

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棵苹果树怎么了?它开心吗?

教师:这棵苹果树一点也不开心,因为它没有朋友,你们愿意帮它找朋友吗?

2、引导幼儿倾听大树的声音

大树:我的好朋友是大大的苹果,我不知道苹果朋友在哪儿呢,

小朋友,请你们让大苹果回到我身边好吗?

3、幼儿涂*:苹果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大苹果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然后送到苹果树身边好吗?

引导幼儿选用自己喜欢的红*,绿*,黄*,给大苹果涂*。

提示幼儿涂*要均匀,按照一个方向涂*,不要把颜*涂到线外。

4、请幼儿把“苹果朋友”送到苹果树身边。

教师协助幼儿把双面胶粘贴在苹果的背面,幼儿把大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

教师:苹果树找到朋友了,它很高兴,苹果树谢谢小朋友,小朋友要说什么呢?

5、欣赏苹果树及其朋友,为苹果树找到朋友而快乐。

幼儿园美术教案3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欣赏多样化的民族服装,深化幼儿对民族服装的理解和认识,让他们充分感受民族服饰的美丽和独特*,特别是在绘画和制作民族服装的兴趣方面。活动选择了二方连续纹样作为切入点,让幼儿能够将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绘画中,感受民族服装的图案之美。

活动目标

认识二方连续纹样,并理解其在民族服装中的应用。

能够创造*地运用二方连续纹样设计出多样化的民族服装。

在创作和交流中,感受民族服饰多彩和多样的美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二方连续纹样图案图片。

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民族的服装样本。

每位幼儿至少一张民族服装的轮廓图,水彩笔、蜡笔等绘画工具。

背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经验准备:

对二方连续纹样有基本了解。

活动过程

一、经验分享与感知

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分享对不同民族服装的喜爱和认识,理解民族服装的特*。

二、观察与学习

展示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服装样本,引导幼儿观察其装饰特点。

提问:这些服装属于哪些民族?它们的装饰花纹在哪些位置?

小结: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到装饰花纹主要出现在领口、袖口、前胸、后背、裙边等位置。

让幼儿欣赏二方连续纹样图片,理解其规律。

提问:你注意到了这些纹样的什么规律?还见过哪些不同的二方连续纹样?

小结:幼儿学习到二方连续纹样的排列方式和循环构成的特点。

三、创意作画

教师示范并引导幼儿使用二方连续纹样进行创意装饰。

幼儿尝试在服装不同部位创造*地应用二方连续纹样。

要求:幼儿能够在不同部位运用纹样,创作出多样化的民族服饰。

四、作品展示与交流

幼儿展示并欣赏彼此设计的民族服装。

提问:你设计的服装属于哪个民族?选择了哪些二方连续纹样?你觉得设计在哪些地方特别成功?

幼儿互相分享并交流设计的创意。

播放背景音乐,幼儿穿着设计的民族服装跳起民族舞蹈,共同感受民族服饰的多样美感。